怎样的公共空间才能激发城市街区创新活力?
发布时间:2018/3/19 点击:3083次 字体大小:小 中 大 返回
当前国际上创新创业企业区位选择与大都市内城复兴紧密联系在了一起,出现所谓的“创新街区”现象,即在友好的城市化生活环境的街区中大规模地集聚创新创业企业。对伦敦硅环岛、剑桥肯德尔广场和波士顿海港广场等典型创新街区的对比研究发现,经济多元化、人口年轻化和公共空间激活了内城街区的活力,而代表新公共利益的公共空间塑造则是创新街区建设的核心路径。在当前“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和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的大背景下,如何通过提升街区新公共利益来激活中心城区的创新活力,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社交型公共空间和办公型公共空间等新公共空间,重新定义了街区新公共利益,有助于激活街区创新活力,特别是以公共创新中心为代表的办公型公共空间,成为创新街区的核心地标。因此,上海要激活街区的创新活力,必须逐步重视以新公共空间为代表的新公共利益的塑造,强调街区的功能混合策略和塑造新公共空间,以促进新经济和初创企业的集聚,进而激发上海街区的创新与活力。
首先,因地制宜实施“创新街区计划”。创新街区通常分布于城市中心区或滨水区,当前上海正在从规模扩张向存量优化的内涵式发展转型,为创新街区的规划建设提供了大量的战略更新空间。可以分类推进创新街区建设:对创新资源相对优越的区域实施“示范创新街区计划”,如升级拓展杨浦的创智天地和徐汇区漕河泾等,可在全市范围形成街区创新发展的示范效果;对城市更新范围集中的区域,实施“创新街区培育计划”,如在黄浦、虹口和普陀规划一批小型创新街区等。
其次,促进街区功能混合。街区功能可以包括居住(商业公寓、人才公寓等)、办公(私人办公楼宇或共享办公等)与服务(如文化、教育、餐饮、娱乐或旅馆等)以及公共服务设施(如绿地、广场等社交型公共空间以及加速器、公共创新中心等公共创新空间等)等,提高街区功能的多样性,也可缓解交通压力,增强街区活力。可制定政策保护创新街区内住房和办公空间的租金水平,尽可能创造廉价的职住空间,以防止大型租户过于集中、本地公司被淘汰和年轻人被赶走等。
第三,增加社交型公共空间。当前推进社交型公共空间的塑造,需要有免费WIFI,在零售型公共空间中用室外座位与人行道互通,并尽量实行有亲和力的价格。而且,有良好声誉的零售空间可以与办公型公共空间比邻而设,以充分发挥社交型公共空间在集聚人气、促进沟通和激活创新活力方面的催化剂作用。
第四,打造公共创新空间。在上海的街区规划建设过程中,要重视发展办公型公共空间,主要包括规划建设共享办公空间、孵化器、加速器和公共创新中心等,特别是要努力打造以公共创新中心为代表的办公型公共空间,可以借助PPP模式进行建设和运营管理。并在具体开发建设过程中,因地制宜地参考借鉴不同运营模式,如收费的剑桥创新中心模式、免费的微软NERD模式或是购买第三方服务(政府提供财政补贴)与非营利运营商进行合作的波士顿街区会客厅模式,以提升上海街区对创新型人才和企业的吸引力。
|